中国古代没有冰箱,夏天冰块是怎么来的?

喝饮料或者酒的时候你加冰块吗?想过这种冰块是怎么来的吗?可不是放冰箱里冻出来的。在古代,他们夏天用的冰块是从哪里来的呢?

 

先秦时代的冰政

早在先秦时代,人们便开始利用天然冰来制冷,给食物保鲜、做冷饮。据《周礼》记载,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,专门成立了冰政部门,负责人称为凌人。他们从每年冬天的12月起,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进行储存。

 

古代的储冰方法

古代的冰块储存条件没有现代人那么好,但方法相对简单。在大寒季节,古人开始凿冰储存,因为这时的冰块最坚硬,不易融化。他们派工人到水质好的地方凿取冰块,然后将冰块储存到冰窖里。冰窖一般建在阴凉的地方,深入地下。使用稻草和芦席铺垫,将冰块放在上面,覆盖稻糠、树叶等隔温材料,然后密封冰窖口,等到夏天再取出来使用。由于储存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冰融化,所以古人通常会储存三倍所需的冰块。

 

制冰的新方法:利用硝石

大约在唐朝末期,工匠们在生产火药时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,使周围的水将温直至结冰。于是一些能工巧匠开始利用硝石制冰。他们将水放入罐内,取一个更大的容器,在容器内放水,然后将罐子放在容器内,并不断地在容器中加入硝石,结果罐内的水结成了冰。这种技术大大促进了古代制冷市场的繁荣。

 

利用冰块创造冷饮

随着制冰技术的进步,人们开始在制冰时添加糖、水果等,逐步丰富了冷饮的品种。到了宋代,市场上的冷饮花样更加多样化。元代的商人甚至开始在冰中添加果浆和牛奶,与现代的冰淇淋十分相似。

 

冰鉴的出现

智慧的古人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容器——冰鉴。冰鉴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的箱子里,可以保存食品并散发冷气,使室内保持凉爽。冰鉴最早是陶制的,之后逐渐流行青铜鉴。使用时,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入冰鉴中,周围围满冰块,然后盖上盖子,不久之后即可享用冷饮。

 

看完古人的藏冰制冰术,会觉得古人的夏天其实也不那么难过。虽然没有现代的冰箱,但古人通过智慧的方法,成功应对了夏季的高温。他们利用天然冰储存和硝石制冰的方法,创造了冷饮和冷藏食品,提供了清凉的享受。古代的制冰技术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。